沈默的疾病--骨質疏鬆症,聊聊補鈣的小迷思吧!
[進騰衛教小教室U來囉]
炎炎夏日,流汗流多了是不是晚上比較不好睡,甚至有抽筋的狀況呢?
是不是以為這禮拜要聊抽筋,其實勉強也算是
今天我們要來聊聊熟悉的陌生人...
沈默的疾病--骨質疏鬆症
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的骨頭代謝性疾病。我們的骨密度從出生後,會隨著年紀而增加,約在35歲左右達到最高峰!但之後骨質則會隨著年紀慢慢開始流失,當骨骼密度嚴重流失,使骨頭呈現疏鬆、脆弱而提升骨折的風險,甚至導致生活品質下降、罹病率上升、死亡率增加…等,因此骨質疏鬆症也被稱為「隱形殺手,沈默的疾病」
常見的骨質疏鬆症大約有兩種:
原發性骨質疏鬆症
1.女性停經後的骨質疏鬆症 2.老年性骨質疏鬆症:常見於70歲以上的老人。
續發性骨質疏鬆症
--主要成因是其他疾病,藥物或生活習慣導致!
如何預防呢?
最重要的就是補充充足的鈣質和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&均衡的飲食!
這邊提供大家不同年齡的每日鈣質攝取量
4~6歲為600毫克;7~9歲800毫克;10~12歲1000毫克;13~18歲則增加為1200毫克;
19歲以上則為1000毫克。--國民健康署111年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」第八版
隨著資訊發達,大家對骨質疏鬆已非陌生!然而對於如何補充鈣質,有著許多似是而非的傳言~
對於補鈣的常見的迷思,就讓我們一起來破除吧!
迷思一:鈣片吃多了會得結石
約80%的腎結石主要成分是草酸鈣,當民眾草酸鈣食物攝取太多或鈣質攝取不足時,破骨細胞會釋出骨頭中鈣離子來增加血鈣濃度,達到電解質平衡,同時提高尿液代謝廢物濃度,反而助長結石。因此,要降低腎結石形成,就是要補充鈣及降低草酸鈣。
含有高草酸的食物包括菠菜、番薯、李子、巧克力、花生…等
迷思二:平常多喝牛奶就可以補充鈣質了!
骨鬆學會建議停經後婦女及老年人每日鈣攝取量為1200mg。
然而目前的調查老年人平均每日飲食的含鈣量僅約400mg,故平均每日應額外補充的元素鈣量為600至800mg。
迷思三:鈣質吃越多越好,一次補充一天劑量比較方便沒關係~?
不論是哪一種型態的鈣都要注意,人體對鈣質的單次吸收高峰約在500mg,超過500mg以上,腸道對於鈣質的吸收力會下降!
因此不要一次吃大於500mg劑量的鈣片,應該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補足鈣一天的需要量喔~
台灣常見的鈣補充來源分成三種類:無機鈣, 有機鈣, 胺基酸螯合鈣
無機鈣:碳酸鈣 優點:價位平價
缺點:溶解度小、吸收率低、消耗大量胃酸,因此副作用較大,易傷胃或消化不良、便秘!
這類的鈣一定要隨餐或是飯後服用,因為碳酸鈣需要胃酸的作用,才能分解出離子鈣
所以針對胃酸分泌不足或常期使用胃酸抑制劑或胃藥者,建議選用非碳酸根的鈣製劑!
有機鈣: 檸檬酸鈣、葡萄糖酸鈣…
優點:安全性高、溶解性&吸收率高、腸胃刺激性小、飯前飯後皆可 缺點:價格比較高
胺基酸螯合鈣:
優點:安全性高、溶解性&吸收率最高、腸胃刺激性小、無服用時間限制 缺點:價格比較高
因此針對不同族群或有不同服藥習慣的人,會有適合自己鈣質補充的種類
如果不確定什麼適合自己,都歡迎來店諮詢唷~!